菜品抄袭、借鉴和致敬,厨师的价值在哪里?

Connor 欧意交易所 2024-06-06 24 0

菜品抄袭、借鉴和致敬,厨师的价值在哪里?

菜品抄袭、借鉴和致敬,厨师的价值在哪里?

“只有拥有不断创新的能力,才是一个人的真正价值之所在。”

菜品相似在餐饮界很普遍,对此,厨师们的观点也褒贬不一,同样模仿一道菜,抄袭、借鉴、致敬,却有本质上的不同。

分析原因,一是来自每位厨师的自我要求有高有低,二是真正好的创新、创意不容易。

现在,热卖菜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哪家餐厅诞生了爆款菜、网红菜,很快就被同行模仿。

但跟风的大多只有形似,背后的厨技却不一定抄得到,味道也无法保证,为了尽快获得利润,一旦进入恶性竞争,原本很有想法的菜品,生命周期却非常短暂,颇为可惜。

菜品抄袭、借鉴和致敬,厨师的价值在哪里?

展开全文

有些厨师,

那么,做菜时到底应该如何模仿?每位厨师也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和价值观。

刚入行的厨师,一定是从“临摹”开始的,以现成菜品为样版,进行完整复刻,也可以说是“抄袭”,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文学评论家茅盾先生也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

菜品抄袭、借鉴和致敬,厨师的价值在哪里?

等掌握一定的厨艺技巧之后,就可以融入自己的思考,将积累的经验赋予菜品烹饪和研发。

有厨师认为到了已打好基础这一阶段,仍在一味抄袭,照搬他人作品,是不劳而获,也是不自信的表现。

这样的厨师,只顾收获眼前的短时利益,但严重的是如果

菜品抄袭、借鉴和致敬,厨师的价值在哪里?

甚至有些厨师将别人的作品视为自己的作品,包括直接抄袭他人的完整菜谱进行公开发表,挪用他人的菜品照片。这些做法都不可取,既不尊重对方,也不尊重自己,对于自我提升没有好处。

菜品抄袭、借鉴和致敬,厨师的价值在哪里?

只有亲自将菜品烹制出来,摸索、总结经验,用手机或相机拍照,加深对菜品的理解,才是掌握烹饪技巧的正确途径。

菜品抄袭、借鉴和致敬,厨师的价值在哪里?

如果粗制滥造的抄袭菜品,并在餐厅进行售卖,这种现象泛滥之后会对整个餐饮行业造成冲击,让食客失去信任感。

借鉴与抄袭的区别是什么?

借鉴,是从他人的菜品中抽出一些可以参考运用的元素,融入自己的理解,再经过重新组合成菜。有厨师认为但凡是有个性、有想法的人,

不加思考地抄袭是创新的“杀手”,懂得借鉴才是研发的灵感源泉。

菜品抄袭、借鉴和致敬,厨师的价值在哪里?

借鉴,也是把别人当成镜子,对照自己,吸取经验,取长补短,提升自我能力。

厨师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有些厨师,作品被抄袭,会对抄袭者有所不满,也有些师傅则非常开明,一方面认为这是自己的菜肴得到了认可,另一方面他们始终坚持创新,不怕被同行抄袭。

菜品抄袭、借鉴和致敬,厨师的价值在哪里?

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中厨房总厨师长金强师傅,他的价值观是,唯有向前看,从厨之路才能越走越广阔,“我觉着

北京便宜坊烤鸭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及行政总厨孙立新师傅,非常喜欢研究烹饪书籍和菜谱,他总是先学习理论知识,再运用到自己的菜品研发中,将健康烹调作为创新的初心。

孙师傅也很重视对研发成果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他的“蔬香酥焖炉烤鸭”、“花香酥焖炉烤鸭”,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

如何将借鉴的菜品加以改良?

首先分析这道菜最吸引你的原因,保留甚至突出这一特点。

替换部分辅助元素,能更好地衬托主体。

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不断尝试,找到更佳效果。

集合多道菜品优点,重新组合。

改良和创新,主要还是依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经验积累,从食材的甄选、调味的变通、跨菜系的技巧融合,到菜品呈现的新形式等加以琢磨。

中餐与西餐之间的相互借鉴,首先是食材的选择,包括具有特色的在地食材、应季食材,或是进口食材。调味料的酱料和酱汁,进行中西混搭,更是可搭配出百变风味。如果能采购到市场上难以买到的好食材,打造稀缺性,也是打造菜品差异化的方式之一。

各个菜系都有自己最为独特的烹饪技法和调味方式,尤其南北差异较大,可相互融合。以清炖狮子头为例,擅长鲁菜的北方厨师,会将狮子头炸上颜色,再蒸制,或用吊汤手法升华菜肴的鲜度。

家庭料理总是带有亲情的特殊风味,对于很多厨师来说,改良自家菜品不失为一条良策。金强师傅的招牌菜芝麻菠菜,就来自于童年,妈妈做菜的味道。他说:“14岁之前的味觉记忆是永恒的,一个人出生在哪,就会自动携带当地味蕾基因。”这也是味觉深处,最想念的本真之味。

盛放菜肴的器皿,既实用又有趣,会给就餐体验加分不少。很多厨师甚至在研发菜品时,就开始设计、定制盛器,比如剖开的玻璃酒瓶、用食物做成可以吃的碗、以冰淇淋的蛋筒来装菜等,同时考虑器皿的冷热温度对菜肴的影响。

在国外,富有传奇色彩的世界名厨,曾打造出一道道著名的经典代表菜,后辈厨师为了表示尊敬、爱戴,会以明确的致敬方式,重现菜品。

这道保罗·博古斯大师的酥皮黑松露汤,就有不少法国厨师怀着一颗崇敬的心,向其致敬,也有人以改良方式呈现,做成酥皮奶油蘑菇汤、酥皮蛤蜊汤等类似汤品。

菜品抄袭、借鉴和致敬,厨师的价值在哪里?

博古斯大师最经典的酥皮黑松露汤

有些米其林餐厅大厨还会致敬自己的恩师,比如Gaggan的透明袋子,是用海藻胶制成,灵感来自“厨神”FerranAdrià的会消失的透明馄饨。

菜品抄袭、借鉴和致敬,厨师的价值在哪里?

分子技法制作的会消失的透明馄饨

Ferran的弟弟Albert在巴塞罗那开办的Tickets餐厅,也延续了很多斗牛犬(ElBulli)餐厅的菜品,比如Ferran在任时创作的招牌菜橄榄油蛋黄。

菜品抄袭、借鉴和致敬,厨师的价值在哪里?

橄榄油蛋黄

Albert还向丹麦餐厅Noma致敬,创作了一道“北欧风光”,以腌渍并烟熏过的牛里脊肉搭配洋葱、蛋黄酱和迷迭香等,最后洒上糖粉,这道创意菜犹如一幅风景画。

菜品抄袭、借鉴和致敬,厨师的价值在哪里?

致敬Noma的“北欧风光”

各位师傅,对于菜肴的抄袭、借鉴和致敬,你们还有哪些经历和看法呢?

-end

-

部分图文资料引用自互联网,仅作信息分享与传播,未涉及商业用途。图源、参考文献与资料:名厨app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