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河南大学张磊:AI时代主流媒体要形成品牌,避免“劣币驱逐良币”丨顶端访谈
顶端新闻首席记者 杨晓妍
数智化深度融合当下,主流媒体如何迎接新机遇?人工与AI的边界在哪里?人工智能会让我们的问题越来越少吗?下一阶段,媒体深度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关键支点是什么?
6月12日,由顶端新闻承办的河南省网络评论创作研讨暨“今豫网言”图书发布活动将在郑州举行。
近日,顶端新闻记者对话河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张磊,他认为人工智能时代,主流媒体更要形成品牌,做不被劣币驱逐的“良币”。
AI时代主流媒体要做不被驱逐的“良币”
顶端新闻:AI写作、绘画甚至制作音乐、视频都不是遥不可及的事,但面对《今豫网言》中收录的100篇鲜活灵动的文章,又非AI能力之所及,人工和AI的边界在哪里?也总有舆论担心文字工作者会被AI优先取代,你怎么看?
张磊:目前的AI创作是对已有文字的统计生成。相较于传统的模板匹配式电脑文字创作,AI能根据上下文灵活组合各种句式和词汇,但是其创作能力不超出其学习到的知识、句式和文式。
读者是被情感、好奇心驱动的,只有人才能与人共鸣,只有人才能创造出新的知识。这是AI所不能具备的。
我认为,文字工作者不必担心被取代,而应该快速拥抱AI。通过反复训练掌握AI这个工具,让它为自己服务,让自己的工作更加关注于人的情感和专业领域的认知,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生成式AI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让现在的网络空间出现了新闻和知识泛滥,但是高价值内容稀缺的现象。现在自媒体创作低俗、内容拼接、漏洞百出等现象,造成网络高价值信息获取困难。
高水平文字工作者的高价值内容,很容易被淹没到这些垃圾内容海洋里。我个人认为,不用担心AI创作的问题,而应担心高价值内容能否被关注,以及引发的“劣币逐良币”的问题。解决之道,我建议主流媒体要形成品牌,品牌的价值就在于内容“好坏”之间的区分。
展开全文
顶端新闻:看过新出炉的纸质版《今豫网言》后,你认为在移动传播时代,一本纸质书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或者说纸质书的不可替代性有哪些?
张磊:从原理上,电子的保存时间比纸质的可能更久。但是恰恰在现代传媒时代,纸质的才更是精华,电子的则是快消。纸质书是经得起时间考验,值得反复研读的。根本的原因是,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泛滥、媒体泛滥的时期。
顶端新闻:作为《今豫网言》新书发布会的特邀嘉宾,你最希望通过这场发布会传递出这本书的哪些关键信息?
张磊:正能量是有生命力的;高水平创作者是被尊重的。
人工智能时代,必然在新高度上遇到更多问题
顶端新闻: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为,人工智能会让我们的问题越来越少吗?你作为深耕该领域的学者对此怎么看?
张磊:矛盾的疑难之处称之为“问题”。只要有矛盾,就会有问题。问题的多少,取决于我们面临的矛盾的多少。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矛盾不会消失,是普遍存在的,无时不在,无时不有。解决矛盾不是清除矛盾。矛盾只能缓和或被新矛盾取代。因此,人工智能的出现,会使新的矛盾产生,也即带来新的问题。
在我看来,人工智能会增强我们解决已知领域问题的能力,很多传统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或者降低解决的难度。例如,自动驾驶技术,智能制造、无人工厂等。
人工智能把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带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新的高度上我们必然会面临更多更复杂的问题。一方面是人工智能自身缺陷和不足的问题会逐渐暴露,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应用到的领域也会变革产生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例如,仅在自动驾驶领域,如何保障驾驶的隐私和安全、超大规模路网协同、超大规模云边计算协同等问题会成为自动驾驶领域的新问题。需要大量的人员去研究、开发和维护。
顶端新闻:现阶段主流媒体以探索建立智库为驱动,党媒平台建设头部智库有哪些优势?
张磊:当下不少智库存在情报获取能力不足、社会调查力量不足等问题,由于如今社会发展变化速度快,3-5年的大规模调查后,样本可能已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
但主流媒体有其天然的优势,对于发现社会热点、挖掘基层社会现象有独特的敏感度。这对开源情报数据库和专家智库的良性互动上,具有非常好的结合点。
头部的智库显然更具实用性,意味着其结果会更加有建设性、接地气,但更考验平台智库对于社会变化的观察能力。
“网信办+公众号”是极具价值的协同联动
顶端新闻:“今豫网言”由河南省委网信办主办,你也是省委网信办的专家顾问,在你看来“网信办+公众号”这两者如何有效结合?“网信办主办文化舆论阵地公众号”的模式具有哪些意义?
张磊:网信办承担着建设网络文明的重任,公众号目前是文字宣传的重要阵地。“今豫网言”栏目在弘扬社会正气,引导网络文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先前的模式中,网信办更多扮演一个“裁判员”的角色,而网络评论的工作阵地渠道在传统的宣传部门。两者更多是守住底线、引导社会舆论的角色定位。
在社会矛盾加剧、外部环境巨变的情况下,“网信办+公众号”模式把两者工作纳入同一框架下协同联动,积极弘扬正能量,能够有效应对复杂的网络文明建设新形势。这为后续的网络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示范引领作用。
顶端新闻:顶端新闻作为河南日报社全力打造的新型主流媒体平台,负责“今豫网言”的运营和维护,你认为“新媒体介入舆论场”有哪些优势?在有效引导网络舆论方面,你有哪些专业建议?
张磊:主流媒体更适应当前社会大众的信息接受形式和内容,快速、准确、广泛,更能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话题方面,个人认为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引领话题。可以尝试研发和使用更加下沉一级的话题预测系统,把近期潜在话题和线索提前发掘出来,提高效率,做到有效的弯道超车。
内容方面,我建议深耕深度报道,把镜头对准基层群众,用拳头产品打出影响力,将内容形成品牌。
AI赋能媒体:“人联网”时代下要主动变革
顶端新闻:主流媒体深度融合的当下,媒体踊跃结合AI新技术助力革新,不少人认为这是个新机遇,你怎么看?
张磊:AI、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对媒体发展产生了革命性变化,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新技术对一部分群体的工作和传播方式,是颠覆和毁灭性的。但是其便捷性、广泛性又带来了无限机遇。我个人认为是机遇,主流媒体应该积极拥抱技术。
当今人类社会,已形成“人联网”趋势,即人通过计算机网络联系另外的人,未来这一趋势更会大大加剧。这种广度和深度,为媒体平台的核心地位提供了广阔舞台。我们必须主动变革,革新我们的工作机制、方式、形式,甚至是革新媒体的存在形态和传播范式,融入其中。
顶端新闻:技术突破往往会给传播手段、传媒行业带来大变革,你认为主流媒体如何避免在激励行业竞争中陷入被动?
张磊:根本有两条——比别人更先更快拥抱读者、拥抱新技术。
一个是利用人工调研和大数据技术加快研究读者动向,谁能更快更先发现读者的新需求。另一个是新技术要灵活先用先试,技术创新试用一定要前移。
顶端新闻:当下,智能算法推荐被大规模运用,媒体平台也不例外,这对主流媒体深度智能化融合发展意味着什么?如何避免“信息茧房”现象?下一阶段发展重点又是什么?
张磊:智能算法推荐能够实现传播精准到人,是当前阶段媒体智能化的一个关键支点。
但也同时造成了“信息茧房”的困境。自主可控的党媒主流平台、党的喉舌有效“破茧”,应该做好内容覆盖度监测:为不同人群、受众,推送不同需求的正能量作品,平衡网络环境,积极探索引导路径,做网络文明维护者。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我个人认为大概率是“大模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