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介绍】陈宝国教授(《2024年心理学基础研修(筑基项目)》)

Connor 欧意交易所 2024-08-26 33 0

2024年

心理学基础研修

(筑基项目)

北京师范大学

心理学部

[师资介绍]

—— 陈宝国教授——

【师资介绍】陈宝国教授(《2024年心理学基础研修(筑基项目)》)

01

前言

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如果懂点专业的心理学,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了解他人,搭建和谐的与自我、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不论你是哪个阶段的人,心理学基础课程都能为你提供系统地帮助!

2024年9月底,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推出《2024年心理学基础研修(筑基项目)》(点击链接阅读招生简章:【招生】2024年心理学基础研修(筑基项目)),该项目充分调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育学、脑科学的优质专业资源,通过模块化的教学课程标准体系,传授系统的心理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技能、心理学在脑科学和新科技中的应用等。帮助学员增强心理学的专业素养,能够将心理学融入生活和工作,通过心理学改善自我体验和人际关系,提高生活的幸福感,增强工作的效能感。

02

展开全文

师资介绍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心理学领域备受尊敬的学者和教育家。

研究领域为:心理语言学。担任心理学部本科生《心理学导论》、《普通心理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所教授课程曾获国家精品课,北京市精品课等称号。现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心理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师资介绍】陈宝国教授(《2024年心理学基础研修(筑基项目)》)

陈宝国教授

03

书籍简介

陈宝国教授与彭聃龄教授共同主编了《汉语儿童语言发展与促进》一书,书籍汇集了"汉语儿童语言发展与促进"相关课题中的研究成果,从儿童元语言意识的发展、词汇的发展、语言发展的促进条件、语言的生物学基础及语言障碍的研究这五个方面展开。

该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阐述了儿童语言发展的新理论,还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这些理论如何应用于教育实践。

例如,在探讨家中游戏情景对母婴交流行为影响的章节中,研究者以录像的方式记录在自由游戏和任务游戏中母婴交流行为,通过分别对婴儿和母亲行为编码,及后续的统计分析,揭示了母婴交流模式随婴儿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强调了婴儿在交流中的主动性增强及其言语能力的发展。

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内涵,也为家庭教育和早期干预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展现了科学研究在促进儿童语言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汉语儿童语言发展与促进》

在探讨语言加工的神经机制时,该书引用了脑成像技术的研究结果,展示了儿童在处理不同语言任务时大脑活动的具体区域,从而加深了读者对语言与大脑关系的理解。除此以外,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儿童词汇习得的过程、儿童句法能力的发展等内容。

本书不仅从语言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深入探讨,还结合了神经科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全面剖析了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多方面因素,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视角。

04

研究文献

陈宝国教授的研究方向目前主要集中在双语的表征与加工过程、双语的认知控制机制、第二语言(英语)词汇的习得、句法与语义的加工以及执行功能和第二语言句法加工的关系等领域。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前沿的研究方法,不断推进着心理语言学研究领域的进步。

以《The impact of emotional states on bilingual language control in cued and voluntary switching contexts》为例,陈教授带领其研究团队通过精心的实验设计,揭示了个体的情绪状态对汉-英双语者语言控制机制的影响。研究采用汉语(L1)-英语(L2)非平衡双语者为被试,通过音乐诱发积极、消极和中性三种不同的情绪状态,然后让被试完成自主语言和线索语言转换任务。在自主语言转换任务中,被试自由选择汉语或者英语对图片进行命名,在线索语言转换任务中,被试需根据一定的线索对图片进行汉语或者英语的命名。

研究结果发现,相比中性情绪状态,积极情绪状态下总体的反应时更短,消极情绪状态下总体的反应时更长。不同于线索语言转换,在自主语言转换中,消极情绪影响汉语和英语试次上反应时的差异。具体来说,在自主语言转换中,消极情绪状态降低英语试次相对于汉语试次的反应时优势(见图1)。然而,在线索语言转换中,消极情绪不影响汉语和英语反应时的差异。

图1-线索和自主语言转换中,每种情绪条件下L1和L2试次上的反应时

注:L2试次相对于L1试次的反应时优势反映了双语者对L1施加主动性的控制,从而降低L1对L2的干扰,提高总体的任务表现。

总体反应时和汉语、英语试次上反应时的差异反映主动性控制能力。总体反应时越长,英语试次相对于汉语试次的反应时优势越小,说明主动性控制的效率越低。研究结果表明,积极情绪促进主动性控制,消极情绪损害主动性控制。相比自主语言转换语境,在控制要求比较高的线索语言转换语境中,消极情绪对主动性控制行为表现的损害更弱。这说明,适应性控制系统选择性地在线索语言转换任务中激活了补偿机制,以弥补消极情绪的干扰。

该研究首次发现,积极情绪促进主动性控制,而在消极情绪状态下控制系统会调用补偿机制来弥补消极情绪对行为表现的干扰。在控制要求较高的线索语言转换语境中,补偿机制的激活程度高于自主语言转换语境。这说明,双语控制系统对补偿机制的激活会根据交流语境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本研究加深了对自然交流情境中双语控制机制的认识。研究成果于2024年发表在国际记忆和语言领域的旗舰期刊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上。

陈教授的其他研究中,深入探索了第二语言(英语)词汇学习的特点,发现个体工作记忆的容量、阅读材料的限制性强度、情绪性等变量都是影响自然阅读条件下英语词汇学习的重要因素。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理论界对语言习得机制的认识,更预示着其在实际教学应用中的广阔前景。它们将被积极转化为提升中国学生英语掌握能力的具体策略与措施,助力中国学生在全球化的舞台上更加自信地运用英语,对于推动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05

课程讲授

除了在学术研究上的卓越贡献外,陈教授在教学领域同样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影响力。他主讲的《普通心理学》课程是心理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深受学生喜爱。他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复杂的心理学概念变得生动有趣,还巧妙地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课堂,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心理学研究的前沿。陈教授主讲的《普通心理学》课程在2010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此外他还获得了北京高等学校优秀专业课主讲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北京师范大学钱瑗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学优秀奖等多项教学荣誉。

陈宝国教授还积极参与教材的编写工作,他与彭聃龄教授共同主编的《普通心理学》第6版教材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以五编十四章全面介绍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该教材在继承前版优点的基础上,吸收了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更加符合现代心理学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新版教材一经出版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对心理学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三尺讲台,他慷慨激昂;面对学生,他睿智真诚;在学术前沿,他孜孜以求。他的“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让人看到了师者的力量。传道、授业、解惑,他默默跋涉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把一份矢志不渝的坚守,写在了大爱无声中。陈宝国教授始终以科研支撑教学、用理论铸魂育人,推动心理学发展壮大。

//参与讲授//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推出《2024年心理学基础研修(筑基项目)》,项目荣幸邀请陈宝国教授担任课程主讲。

点击链接阅读招生简章:【招生】2024年心理学基础研修(筑基项目)

评论